2022年蒙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锚定“壮大生态经济,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定位,坚定践行“一三五四三”发展思路,统筹抓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县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综合

宏观经济指标运行良好。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20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1.48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84亿元,增长3.7%;三次产业结构为20.5:24.9:54.6。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0.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产值46.74亿元、3.78亿元、18.79亿元和5.06亿元,分别增长6.2%、16.9%、2.4%和7.2%。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6.26亿元,增长9.2%。

粮食作物27.21万亩,比上年增长0.06%,粮食作物总产量13.02万吨,下降0.04%;其中,夏粮2.69万吨,增长0.06%,秋粮10.33万吨,下降0.07%;粮食单产478.30公斤,下降0.1%。

新增造林面积0.62万亩;新育苗0.39万亩,增长2.6%;零星植树160万株,下降10.1%;木材采运50370立方米,增长2.5%。

年末生猪存栏24.53万头,增长5.7%;全年生猪出栏30.63万头,增长6.9%。羊存栏33.0万只,增长2.9%,羊出栏41.32万只,下降22.8%。牛存栏1.84万头,增长5.2%,牛出栏2.26万头,下降12.6%。家禽存栏158.22万只,增长6.4%;家禽出栏477.16万只,增长15.7%。肉类总产量约4.55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1.38万吨,下降10.3%。

水产品总产量1.58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优质水产品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3391吨、4632吨,分别增长2.9%、8.5%。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 4 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累计达212种。“蒙阴蜜桃”成为全市唯一的“中国农产品百强品牌”。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新型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典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121家。按收入法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6个产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72.7%。列入统计的37种工业产品中有19种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1.4%。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40.9亿元,增长0.9%。其中,机械制造业产值58.6亿元,下降4.4%;食品酿造业产值34.1亿元,增长11.2%,纺织服装业产值23.8亿元,增长0.6%;矿产建材业产值24.4亿元,增长1.7%。企业群体不断壮大,产值过亿元企业28家,完成产值133.7亿元,增长0.9%;25家年初以来新纳入企业实现产值11.2亿元,增长73.1%。全年累计工业用电7.1亿千瓦时,下降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66.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实现利润4.1亿元,下降42.9%。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5.0%。有27家企业营业收入过亿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22家,实现总产值16.06亿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17.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县投资项目181个,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6%。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103个。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71亿元,比上年下降28.4%;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28.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8%。

全年市认定我县市外到位资金85.0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99万美元。

五、贸易消费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5.96亿元;其中,出口25.16亿元;进口0.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99万美元。农村网络零售额10.2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县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55公里。全县共有班线客车69辆,其中,CNG客车16辆;公交车111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75辆;巡游出租汽车161辆,其中油气混合出租车149辆,纯电动出租车12辆;网约车29辆,其中纯电动网约车3辆。货运车辆48221辆,其中牵引车22317辆,挂车21706辆,单车4198辆。全县共有货运企业556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 家,具有专用运输资格的企业468家,新增货运企业34家。

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县A级景区达19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11个;省级旅游强镇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7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景区化村庄2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258户。全年接待游客76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24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运行平稳。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8.4亿元,税收占比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51亿元,增长7.4%。

金融市场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65.88亿元,比年初增加40.03亿元,增长12.3%。其中,住户存款309.23亿元,比年初增加41.50亿元,增长15.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35.19亿元,比年初增加23.09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贷款125.29亿元,比年初减少0.25亿元,下降0.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09.90亿元,比年初增加23.34亿元,增长27.0%。

全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09亿元,增长1.9%,其中财产险公司收入6.79亿元,下降2.8%,人身险公司收入5.29亿元,增长8.7%,赔付支出4.6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3.16亿元,下降10.8%,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1.45亿元,下降1.0%。

八、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各类学校279所,专任教师6616人,在校学生94867人。其中,普通中学学校 18 所(含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数),专任教师2396人,在校学生 28922 人。在普通中学当中,初中学校 4 所,专任教师 826 人,在校学生 12176 人;高中学校2所,专任教师 665 人,在校学生 749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初中专任教师 705 人,初中在校学生6608 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学专任教师 200 人,中学在校学生 2646 人。职业中学学校 1所,专任教师 171人,在校学生2800人。小学学校 76 所(含教学点),专任教师2676人,在校学生 42454人(包含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专任教师和小学在校学生数)。幼儿园学校182所,专任教师1309人,在校幼儿20364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64人,在校学生327人。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各类卫生机构567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2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社区服务中心1处,门诊部1处,护理站1处,个体诊所、医务室63处,村卫生室478处。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3489张,卫生技术人员3986人,其中医生1100人,护士132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560人。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次135万人次, 健康检查人数11.5万人次。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19张。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4750场次,观众人数143万人次。文化馆(站)、图书馆共举办展览144场次,组织文艺活动360次。博物馆藏品1.08万件。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32.32万册,借阅图书14.61万册。档案馆1个,馆库面积2700平方米,档案室115个,档案馆藏总量75280卷21283件,其中,本年进馆档案46卷96件。年末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6.29%。全年制作广播自办节目1313小时,电视台制作自办节目1151小时。编辑出版《蒙阴通讯》44期,《蒙阴首发》手机客户端装机量超过10万人次。

全县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地792处,增加84处。全县等级裁判员19人。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5枚,其中金牌3枚。

九、科学技术、技术监督、治安和安全生产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增注册商标526件,发明专利申请41件,批准发明专利授权29件。筹集科技经费946.7万元,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家,增加9家。

质量检验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1956家次,其中“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经营主体1083家(其中企业745家,个体74家,合作社44家,其中220家)。抽检食品、餐饮具、车用尿素、成品油、化肥等产品2431批次。查处违法行为363起,罚款3079.2万元。

设立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家、市级10家、县级1057家。创山东省品牌4个,分别是:山东锣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蒙阴县飞达矿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临沂临工重托机械有限公司、山东水波尔家居有限公司。

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全年人民法院全县审理案件10003起,其中,结案9787起。律师事务所5处,专职律师33人,代理诉讼1334件。公证处1处,办理公证文书628件。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2554件。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6人。

十、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1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1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83元,增长7.5%。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85元,增长0.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32元,下降1.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85元,增长4.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883人,其中再就业232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亿元,扶持创业1589人。

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全县共有养老机构7个,床位1304张,年末共收住813人。有1.1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得到经济救助。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89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6.25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16 万人,当年支付离退休费 3.88亿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 3.59万人,支付失业保险待遇 1096万元。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6.0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4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54万人。

十一、气象和生态环境

气象检测水平继续提高。全县气象台站1处,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处,农业气象观测点1处。全年平均降水813.8毫米,较常年增加57.6毫米;平均气温14.4摄氏度,较常年增加1.0摄氏度;全年实施人工降雨8次。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县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3,较上年改善6.5%;PM2.5、PM10、SO2、NO2浓度分别改善9.3%、11.7%、9.1%和6.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4天。

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

2、按照GDP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1年,我县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97.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