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疫情影响,全区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激发市场活力,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青岛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2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513.33 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72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760.49亿元,增长0.2% ;第三产业增加值664.12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5.8:50.8:43.4调整为5.8:50.3:43.9。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区经济的主导支撑,二产比重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22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2.72万户,其中企业8577户、个体工商户1.9万户;截至2022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29.61万户,同比增长2.9%,其中:个体工商户22.05万户,同比增长2.0%,企业7.31万户,同比增长6.6%。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8亿元,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54.1亿元,林业产值0.01亿元,牧业产值28.5亿元,渔业产值75.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1亿元。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7.6万亩,粮食总产量44.2万吨,减产0.6%,亩产376公斤;花生种植面积12.7万亩,总产量3.5万吨,亩产273公斤;蔬菜种植面积17.1万亩,总产量68.1万吨。

林业 年末木材产量达到0.1万立方米。

畜牧业生猪存栏29.7万头,下降5.2%,生猪出栏44万头,增长6.1%;奶牛存栏1.6万头,下降9.5%;肉食鸡存栏655.3万只,下降7.6%,肉食鸡出栏3383.6万只,增长0.3%,蛋鸡存栏441.6万只,下降8.7%;肉蛋奶总产量22.8万吨,下降5.9%。

渔业水产品总产量30万吨,增长2.8%,海洋捕捞产品产量5.1万吨,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4.9万吨。

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4.7万千瓦,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91%,机耕作业面积5.2万公顷,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8.9万公顷、8.3万公顷。耕地灌溉面积6万公顷;地膜覆盖面积1.5万公顷,下降1%。农用拖拉机3.7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3.1万吨,下降1.7%;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2457个。全区行政村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

三、工    业

工业平稳增长。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25.21亿元,增长0.1%,占GDP比重为41.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从规上工业看,主导行业增长出现分化,纺织业、计算机、通信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呈较快增长,增幅均超过10%,纺织服装业增长平稳,同比增长5.8%,但主导产业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28.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4.5%,第二产业下降2.3%,第三产业增长8.5%。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2.0:32.2:65.7,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下降1.3%,占全区投资比重69.3%。

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8.3亿元,下降14.9%,其中:住宅196.9亿元,下降15.3%。房屋施工面积1324.3万平方米,下降13.3%,竣工面积152.4万平方米,增长6.4%。商品房销售面积172.7万平方米,下降14.9%,商品房销售额184.8亿元,下降22.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1.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9%。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2.3亿元,同比增长9.3%;签订合同额306.6亿元,同比减少6%;房屋施工面积129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区年末拥有各种机动车48.4万辆,增长6.4%,其中客货车46.4万辆,增长6.8%。公路总里程3434.6公里,其中高速路140公里,公路网密度178.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95万人,客运周转量7425万人公里;货运量1753万吨,货运周转量446968万吨公里。

邮政电信业整体稳定。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2.5亿元,下降1%;发送函件12.8万件,快递474.9万件,报刊1496.3万份。全区电信业务总收入10.4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8.1万户;移动电话170.5万户;宽带用户66万户。

旅游业受疫情影响较明显。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5.69万人次,下降17.6%,实现旅游总收入110亿元,增长10%。年末全区拥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10个,星级宾馆、饭店2家;旅行社13个。

六、国    内    贸    易

消费需求平稳。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6.2亿元,增长0.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6.5%。从商品零售类值看,化妆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3.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98.4%,新能源汽车类增长9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2.9%。线上消费增势良好,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速超386.4%,占全部限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到10.7%,呈逐年提高态势。

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营销额584.1亿元,增长37.8%。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72.4亿元,增长44.9%;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6.2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6亿元,增长21.5%;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亿元,增长26.4%。

七、对   外   经   济

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下降较大。新签外资项目54个,增资6个,实际到账外资(FDI)6.48亿美元,下降25.8%。

外贸进出口增速下降。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582.5亿元,下降9.2%,其中出口实现536.8亿元,下降6.5%,进口实现45.7亿元,下降32.3%。

从出口商品看,纺织服装产品出口138.7亿元,增长8.5%;农产品出口23.2亿元,增长17%;机电产品出口191.6亿元,下降1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1亿元,下降16.4%。从贸易类型看,一般贸易出口318.3亿元,增长4.8%;加工贸易出口79.2亿元,增长13.6%。从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446亿元,下降6.3%,占全区比重77%。从主要贸易对象看,韩国、美国、日本是我区主要出口贸易国家,分别出口114.5亿元、67.7亿元、65.3亿元,占比21.3%、12.6%、12.2%。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支出保障有力。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04亿元,下降2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1亿元,增长1%,其中税收收入83.6亿元,下降10.1%,税收占比70.2%。民生及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 36.9亿元,增长 6.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9.4亿元,增长37.8 %;卫生健康支出 12.7亿元,增长38 %。

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51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地方金融组织等多业态,其中:32家银行机构,45家保险机构,8家证券机构,地方金融组织22家,基金41家。年末全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609.4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增长6.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20.3亿元,比年初增加157.4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1436.2亿元,比年初增加126.5亿元,增长9.7%。存贷比达到89.2%。

上市公司  青岛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是我区首家境外上市企业。上市公司鹏博士集团迁入蓝谷。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273 家,其中上市公司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四板挂牌企业 263家。

保险业全年实现业务收入20.4亿元,增长11.3%;业务支出6.3亿元,增长18%。

证券业在即墨新增资金账户9348户,达到10.6万户,证券交易额1268.6亿元,增长11.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认定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9家,其中:国家认定4家,山东省认定16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774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15件,同比增长112.8%;商标注册量6422件,有效商标总量达到50774件,增长13.17%;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拥有中国专利奖3项,拥有山东省专利奖1项。拥有驰名商标24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落实改革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全区共有各类学校569处,在校学生21.32万人,其中幼儿园373处,在园幼儿4.92万人;小学144所,在校学生8.97万人;初中35所,在校学生4.37万人;高中 12所,在校学生2.3万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7234人;特教中心2处,在校学生452人。教职工总数2.0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产业全面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全区有科技文化服务中心17处,各类图书馆(室)1026处,区图书馆藏书量46.14万册,区文化馆1处,区博物馆1处,柳腔剧团1处,影剧院10座,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16项。拥有“综合频道、生活服务频道”2个电视频道、“综合广播”1个广播频率(FM101.7)、区委机关报《新即墨》、中国即墨网、知即墨客户端、即墨融媒公众号、即墨融媒视频号、即墨手机报和央视频号、今日头条号、人民日报客户端号等“即墨融媒”系媒体号,建成了“一台、一网、一报、两微、一端、N号”的全媒体平台。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知即墨APP装机量达到30万台,注册量突破50万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

卫生健康优化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卫生机构1137处,其中医院37处,镇卫生院2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24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护理站387处,村卫生室644处。共拥有床位5803张,卫生技术人员802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485人,注册护士3416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各类运动场地2365处,等级裁判员24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40名。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为94%。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9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2.6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营流路贯通涉及的812处房屋全部完成征迁,蓝鳌路至鹤山路段正式通车,地铁7号线二期、15号线一期即墨段完成征迁1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文峰路站、天山二路站等9处站点。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墨城路段率先动工,打破近年交通项目投资纪录。实施26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惠及1.48万户居民。建成天山一路等3条对接主城区道路工程,整修店子山二路等市政道路46条,贯通鹤山路等道路16条。新增停车场7处,新建15处公园绿地,城区绿地率提高到39.9%。乡村振兴步伐持续加快,新创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新启动4个示范片区建设。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烟尘、二氧化硫和粉尘达标率100%,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昼间城区道路交通噪声66.9分贝;昼间区域环境噪声53.1分贝。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全区年末常住人口136.9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2.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94%,比上年末提高0.1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81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11元,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41元,增长6.1%。

安全事故形势稳定。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效的监管、最严厉的手段,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有效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年内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6起、死亡8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053。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85.0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职工数27.3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5.1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4.2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2.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3.22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88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0.34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9个,社会福利院床位2588张,在院人数807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59万人,居民低保资金计划支出2亿元。五保户供养人数735人,五保户补助金额1956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

4、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