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击影响,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县委、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1245”总体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埋头苦干、拼搏实干,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回稳向好、稳中加固的态势。

一、综   合

经达州市统计局审定,2021年大竹县地区生产总值(GDP)421.2 亿元,同比增长8.4 %,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7.7 %;第二产业增加值162.8 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87.5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8:38.7:44.5,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是16.6 %、26.6 %、56.8%,拉动GDP分别增长1.4 个、2.2 个、4.8 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256.1 亿元,增长9.7%,占GDP比重6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74.8%。

 

 

 

二、农   业

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 114.6亿元,同比增长8.6 %。其中,农业产值60.1 亿元,增长4.5 %;林业产值4.7 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42.5亿元,增长13.7 %;渔业产值3.9亿元,增长8.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 亿元,增长7.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2667 公顷,比上年增加1066 公顷;油料播种面积 21048公顷,比上年增加1627 公顷;苎麻种植面积9643 公顷,比上年增加44 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667公顷,比上年增加293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61.8万吨,增长1.6%。其中:小春产量7.8 万吨,增长0.5 %;大春产量54万吨,增长1.8 %;油料产量5.6 万吨,增长7.6 %;苎麻产量1.9万吨,增长9.7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7.1万吨,增长5.2%;水果产量3.8 万吨,增长7.2%。

全年生猪出栏75.76万头,增长16.5%;生猪存栏50.77万头,增长9.2 %;大牲畜出栏4.5万头,增长2.3%;大牲畜存栏7.4 万头,增长0.2 %;羊出栏26.4万头,下降0.8%,羊存栏21万头,增长9.5%;家禽出栏1713 万只,下降6.3 %;禽蛋产量3.45万吨,下降13.5 %;肉类总产量9.31万吨,增长8.9%。其中:猪肉产量5.65万吨,增长22.1%;牛肉产量0.58万吨,增长5.4%;羊肉产量0.41万吨,增长1.7 %;禽肉产量2.57万吨,下降6.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6.18亿元,增长9.8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1.5 %,拉动GDP增长2.6 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 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92 亿元,增长21.1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 %。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245.03 亿元,增12.6%;轻工业产值148.89 亿元,增长38.5 %,重轻工业比为1.65:1 。主要支柱产业中,食品及饮料产业产值92.99亿元,增长37.8 %;纺织及化纤工业62.37亿元,增长43.4 %;机电产业产值81.74 亿元,增长55.4%;煤炭采选业产值37.25 亿元,下降46.9 %;建材业95.97亿元,增长34.1 %,水电气生产和供应生产值23.6亿元,增长18.6%。

表1: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速

指 标 绝对数(亿元) 增速(%)
工业总产值 393.92 21.1
其中:轻工业 148.89 38.5
重工业 245.03 12.6
其中:国有企业 0.6 41.2
股份制企业 373.68 26.8
其他经济类型 9.78 -49.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9.86 8.6
其中:食品及饮料工业 92.99 37.8
纺织及化纤工业 62.37 43.4
机电工业 81.74 55.4
煤炭采选业 37.25 46.9
建材工业 95.97 34.1
水电气生产和供应 23.6 1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原煤、大米、饲料、商品混凝土等四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洗煤、水泥、发电量、电力电缆等四种产品产量则比上年同期下降。

表2: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增速(%)
原煤 万吨 80.1372 9.57
洗煤 万吨 44.34 -29.83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1.45 -4.65
大米 万吨 61.6 40.8
水泥 万吨 459.65 -4.7
电力电缆 万千米 6.31 -2.7
饲料 万吨 11.15 48.8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543.52 5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收入)386.11 亿元,增长21.8%,利润总额28.99 亿元,增长43.7%。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1 户,全年建筑业产值91.2 亿元,增长13.3 %,建筑业增加值53.38 亿元,下降0.6 %。建筑业中房屋施工面积370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22 万平方米。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2.3%,工业性投资增长 25.2 %,民间投资增长1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2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7%。按投资性质分,房地产投资增长13.9 %;基本建设投资增长9.4%;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1.1%;农户投资增长67.4%。

 

五、商贸流通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64亿元,增长13.4%。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市场优势明显,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5.34 亿元,增长1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94.29亿元,增长10.8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批发业零售额11.43 亿元,增长13.2 %;零售业零售额149.17亿元,增长8.5%;住宿业营业额2.73 亿元,增长49.0 %;餐饮业餐费收入36.32 亿元,增长36.2 %。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47.37亿元,下降1.7%。

 

全年进出口总额64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量4091万美元。

全年新签约招商项目50个,到位资金164.8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含村道)3409.58公里,其中等级以上(含高级、一、二、三和四级)公路3317.58 公里,高速公路92 公里,公交车路线 6路,公交车营运车54 辆;出租车231辆。全年客运量498.7 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8313 万人公里;货运量515.83万吨,货运周转量77110万吨公里。

全年,邮政电信业务收入5.60亿元,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70.46 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0.44 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1.81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1.37 万户。

全年,共接待游客393.6万人次,增长6.2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7亿元,增长20.0 %。

七、财政和金融、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增长10.1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70亿元,增长16.19 %,其中税收收入6.71 亿元,增长6.5%,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37.91%,比上年回落3.5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5.07亿元,增长0.36%,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0.82 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66 亿元,教育支出12.22 亿元,医疗卫生支出4.53亿元。

年末,全县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其中,人民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竹县支行),国有商业银行5家(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县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支行、中国邮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县支行),地方中小股份制银行4家(达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县支行、四川大竹渝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竹支行、四川大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地方法人银行机构2家(四川大竹渝农商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0.10亿元,增长6.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3.63亿元,增长10.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36亿元,增长8.3%。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16.29亿元,增长6.97%,消费贷款余额88.02亿元,增长11.2%。

年末,全县有保险机构30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6家),实现保费总收入 7.61亿元,其中农业政策性保险收入0.44 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各类学校(即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殊学校)111所,在校学生119199 人,专任教师8328 人。其中,小学62 所(含村小),小学在校学生55979 人,小学专任教师3828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43 所,在校学生57354 人,专任教师3988 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 所,在校学生5761人,专任教师498 人;特殊学校1 所,在校学生105 人,专任教师14 人。

全年,专利授权394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284件、外观设计102件。商标申请数997件,注册数672件。截至2021年年底,全县商标有效注册量4319件,专利授权1265件,中国驰名商标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3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9个。体育场馆 1个,全民健身路径 143 条,其中当年新建 5 条,全年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70 个。有线电视用户 28.5 万户,其中数字电视 28.5 万户,网络电视21.3万户。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4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其中,医院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5037人,其中执业医师1980人,执业护士234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95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 6824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76‰,婴儿死亡率1.5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5%。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县总户数37.56 万户,户籍总人口106.50 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9.92万人。常住人口83.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07万人,农村人口44.78万人,城镇化率达46.59%,同比提升0.99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3.95‰,人口死亡率5.99 ‰,人口自然增长率-2.04‰。

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6 元,增长10.6%。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04 元,增长9.3 %。其中,工资性收入20983元,增长9.5 %;经营净收入10566 元,增长12.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096元,增长8.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8556 元,增长6.1%;衣着消费支出2326元,增长18.0 %;医疗保健支出1839元,增长9.4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53元,增长18.5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5.5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6元,增长10.4 %。其中,工资性收入8351元,增长6.7 %;经营净收入7226 元,增长14.0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791元,增长13.5%。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453元,增长4.8 %;衣着消费支出 1197元,增长17.2%;医疗保健支出1492 元,增长21.8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41元,增长2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4 %。

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2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223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64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116人,城乡养老保险507051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65383 人(城镇职工46938 人),失业保险参保16712 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404人,生育保险参保46938人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7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456人,传统救济人数62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平均降雨量2361.9 mm,年平均气温17.0 ℃,年日照时数996.3小时。

年末,全县有污水处理厂48 座,垃圾中转站51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325天。

全年,全社会能耗172.94 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万元GDP能耗下降3.9 %。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1.12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7%。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 起、死亡2 人、失踪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持平。

十二、基本单位情况

年末,全县共有名录库法人单位5598 个。法人单位按产业分,第一产业490 个,第二产业833 个,第三产业4275 个;按机构类型分,企业409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193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9 个,取得资质的建筑业41 个,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47 个,重点服务业97 个),事业单位396 个,机关84个,社会团体75个,其他法人单位946个。
产业活动单位551个。按产业分,第一产业0 个,第二产业45个,第三产业 506个;按机构类型分,企业551个,事业单位0 个,机关0 个。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正式数据以《达州市统计年鉴—2022》为准,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公报中旅游、交通、通信、对外开放、财政、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数据来源于上级、县级部门;县级部门与上级部门数据不一致时,以上级部门核定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