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持续加大的全球经济压力和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冲击等严峻考验,五华县顶住各方面压力,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承压上扬,总体向好态势。

一、综合

根据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7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3.31亿元,增长4.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88亿元,下降2.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68亿元,增长1.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4.5:21.9:53.6调整为今年的24.2:21.2:54.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377元,比上年增长1.2%。

图片1.png图片2.png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51.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28万人,占总人口的35.1%;乡村人口98.64万人,占总人口的64.9%。男性79.95万人,女性71.97人,性别比为111.1%。常住人口92.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9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87‰,比上年回落1.73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81‰,比上年扩大0.7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06‰,比上年回落2.44个千分点。 

表1  2022年末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标 年末数(人) 比重(%)
全县总人口 151.92 100
其中:城镇 53.28 35.07
乡村 98.64 64.93
其中:男性 79.95 52.63
女性 71.97 47.37
其中:0-17岁 40.91 26.93
18-34岁 43.43 28.59
35-59岁 46.98 30.92
60周岁及以上 20.60 13.5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574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40人。城镇登记失业1559人,下降48.27%,城镇登记失业率2.29%。

据抽样调查,2022年,全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增长1.6%,衣着类价格增长2.5%,居住类价格增长1.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增长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增长4.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增长0.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跌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4%。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5%,其中,轻工业价格上涨1.3%,重工业价格上涨0.1%。

图3  2022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

图片3.png

表2  2022年梅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价格指数

(上年=100)

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101.8 1.8
食品烟酒 101.6 1.6
其中:食品 102.0 2.0
粮食 98.4 -1.6
        畜肉类 93.8 -6.2
        蛋类 109.0 9.0
        水产品 102.7 2.7
      烟酒 102.6 2.6
在外餐饮 99.8 -0.2
衣  着 102.5 2.5
居  住 101.9 1.9
其中:水电燃料 107.6 7.6
生活用品及服务 100.8 0.8
交通通信 104.8 4.8
教育文化娱乐 100.4 0.4
其中:教育类 100.9 0.9
医疗保健 99.7 -0.3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1.2 1.2

 

2022年末,全县有个体工商注册户64476户、注册资金41.38亿元、从业10849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7.98%、19.16%和13.75%。全年新增注册个体工商户13046户、注册资金7.75亿元、从业1744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88%、8.77%和1.85%;新增私营企业1340家、注册资金107.25亿元、从业1306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49%、17.11%和-24.86%。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28万亩,比上年增长0.21%;稻谷种植面积77.56万亩,与上年持平;甘蔗种植面积0.98万亩,下降6.67%;油料种植面积4.21万亩,下降2.09%;蔬菜种植面积20.04万亩,增长5.0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29.27万亩,增长9.13%;茶叶种植面积6.94万亩,增长2.36%。全县有农业产业园3个,“两品一标”农产品8个。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80亿元,增长4.9%。

全年粮食产量34.54万吨,比上年增长0.06%;其中稻谷33.08万吨,下降0.44%。花生0.86万吨,增长0.23%;大豆0.25万吨,增长26.15%;甘蔗2.47万吨,增长2.91%;烟叶0.18万吨,下降1.11%;鲜木薯0.44万吨,增长30.33%;茶叶0.51万吨,增长17.12%;水果9.96万吨,增长9.43%。

图片4.png

表3  2022年主要农产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

指    标 单位    比上年增减(±% 
谷     物 334762 -0.33
其中:稻谷 330814 -0.44
花     生 8552 0.23
大     豆 2475 26.15
甘     蔗 24748 2.91
烟     叶 1787 -1.11
木     薯(鲜) 4426 30.32
茶     叶 5069 17.12
水     果 99622 9.43
肉 类 产 量 66787.5 3.15
其中:猪肉 41923.1 3.31
生猪年末存栏头数 319103 2.61
牛年末存栏头数 42443 -9.41

 

全年肉类总产量66787.5吨,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猪肉产量41923.1吨,增长3.31%。生猪年末存栏319103头,增长2.61%;牛年末存栏42443头,下降9.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末,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完成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8.3%。全年工业用电量3.77亿千瓦时,下降1.63%。

表4  2022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08601
塑料制品 14214
中成药 4675
涤纶纤维 6478
水泥 241613
家用电热烘烤器具 3982484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462145

 

全县有资质建筑业企业33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65亿元,下降20.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2.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11.0%)低21.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八。分类型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9.9%,占投资总额的24%;工业投资下降32.8%,交通业投资下降24.8%(其中“高速公路+高铁”投资下降29.9%),市政等其他项目投资增长4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9%。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8亿元,比上年下降7.2%。完成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8054.46万吨公里,下降14.99%;完成旅客周转量1131.13万人公里,下降83.88%。全县公路通车里程4084.03公里,公路密度为126.13每百平方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22.5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2.84公里。有公交线路6条,公共汽车33辆,出租汽车53辆。

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1.90万辆,其中个人汽车拥有量10.89万辆,比上年增长6.36%。

全县城乡固定电话装机用户4.11万户,比上年下降5.8%;移动电话用户97.36万户,增长3.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6.12户,增长10.4%。

全县共接待游客67.1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8.41%;旅游业总收入4.17亿元,下降90.94 %。

六、商业、外贸

202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64亿元,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74亿元,增长1.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8.15亿元,增长2.5%;餐饮收入额9.23亿元,增长1.0%。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74%,机电产品及设备46.7%,文化办公用品类2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3.8%。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6892万美元,进口总额126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81%。

七、金融、财政

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358.90亿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7.21亿元,增长10.3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5.40亿元,增长12.23%。存贷比65.59%,比上年提高4.17个百分点。

全县税收收入14.68亿元,比上年下降24.99%。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3亿元,增长2.22%。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15亿元,增长4.83%。

八、教育、科技、文体卫生

2022年全县教育财政拨款25.13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全县有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4510人、增长5.30%。普通中学57所,在校学生77004人、增长4.92%;其中高中13所,在校学生24780人、增长2.16%。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1997人、增长10.17%。小学161所,在校学生101125人、下降1 .97%。幼儿园225所,在校幼儿44861人、下降6.37%。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入学率均达100%,均与上年持平;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9.87%,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在2022年高考中,全县入专科线以上7468人,入围率为95.50%;入本科线以上2057人,入围率26.30%。

全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49例,比上年下降22.59%。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47人,增长123.81%;专业技术人员15721人,增长1.56%。全县共建调频广播电台1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3421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21%。

全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现有藏书35.96万册,进馆读者36.8万人次,图书流通量28.6万册次。有镇级文化站1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48个、村(居)文化广场448个、农村文化俱乐部76个。县城文化广场演出2场次,送戏下乡演出74场次。全县有体育场馆6个,有各类注册登记体育协会33个,注册会员7000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400人。全年组织、协助举办大型赛事共15项,举办校园足球四级联赛677场次。

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37个,其中医院47家;全县拥有床位5488张,比上年增长1.07%;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87人,其中:执业医师790人,执业助理医师825人,其他1872人。

、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2年末全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6人,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以上356天。共有污水处理厂16座(其中,镇级14座、县城1座、工业园1座),垃圾处理站72个。全县有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23个,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3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7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25。

全县全年完成新造林45762.6亩,全县森林面积2243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9.24%,林木蓄积量累计达903.93万立方米。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978.4公顷;县级森林公园2个,城区绿化覆盖率41.22%。

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人数2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宗,下降15.28%;交通事故死亡39人,下降4.88%。

十、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2022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0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7元,增长6.0%。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03.96万人,比上年下降6.83%;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20万人,增长3.09%。全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434.95万元,救助8.78万人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8.93万人,比上年增长0.02%;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4.74万人,比上年下降0.6%;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14.19万人,增长2.3%。参加失业保险4.48万人,增长2%;参加工伤保险5.98万人,增长0.03%。

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个,床位727张。年末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困难群众28714人,其中城镇居民352人,农村居民28362人。有特困供养人员3495人,其中在院集中供养246人,分散供养3249人。

 

 

注: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2013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从2015年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各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3.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

4.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相关历史数据已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修订,农业相关历史数据已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修订。

5.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县医疗保障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户籍人口、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工商、科技成果、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产业园、“两品一标”农产品数据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公路、旅客和货物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总量、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县邮政及通信部门(单位);外贸进出口等数据来自县科工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税务数据来自县税务局;金融数据来自县人民银行;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用户数据来自县融媒体中心、广电网络五华分公司;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体育、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梅州市生态环境局五华分局;污水处理、农田灌溉等数据来自县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局;城区绿化覆盖、垃圾处理站数据来自县市政中心;安全生产事故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保局;低保、社会救助、社会组织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其他数据来自市、县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