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德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德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主要经济指标走在全市前列,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8亿元,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99亿元,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3.49亿元,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6.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29.7:68.8调整为1.5:29.4:69.1。

就业形势稳中有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487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24.6%。失业人员再就业112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主要就业指标位于全市前列,就业形势稳中有进。

物价水平稳定可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1.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食品价格上涨2.1%,非食品价格上涨1.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上涨0.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1%。

市场主体活力奔涌。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606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59户(按工作日计算),同比增长15.2%。其中,新设企业6097户,增长10.6%;个体工商户8509户,增长18.7%。全年共有市场主体8.99万户,企业3.04万户,个体工商户5.95万户,市场主体新增数量和累计总量均居全市首位。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农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1.3%;林业实现总产值0.50亿元,增长0.9%;牧业实现总产值2.32亿元,增长34.6%;渔业实现总产值0.97亿元,下降3.9%;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总产值0.99亿元,增长5.9%。

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全年高标准农田达到7.5万亩。建成全省首家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站,培育“三品一标”认证品牌24个,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累计流转土地5万亩,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10.9万名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完成农村改厕1.5万户,被列为首批“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较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6%;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22.2%。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全区24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超八成。增速较高的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4%,金属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6%。

经济质效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5.68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上年同期提高9.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2.2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

高新产业蓄力明显。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7家。完成总产值66.87 亿元,比上年增长0.1%;竣工产值26.80 亿元,下降26.1%。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1家,完成总产值62.6亿元,增长2.0%;竣工产值23.97亿元,下降28.8%。专业承包企业22家,比上年减少1家,完成产值4.26亿元,下降22.1%;竣工产值2.83亿元,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负压前行。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9.4%。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3%;民间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的66.4%,占比下降0.4%;高技术产业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5%,增速下降29.2%;四新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提高9.5个百分点。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完成40.26亿元,同比下降31.9%。房屋施工面积452.6万平方米,下降23.7%;商品房销售面积90.2万平方米,增长3.6%。

五、服务业和消费市场

服务业发展支撑有力。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9.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3%,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27.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5.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8%,教育业增长13.3%,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增长11.7%,房地产业增长8.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8%。

消费市场复苏提速。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9亿元,同比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3.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0.5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亿元,增长23.8%。从商品类别看,27类商品中,有13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7类增速超过20%。升级类商品表现抢眼,保持较高增速。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29.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7.4%;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29.6%; 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43.8%;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电类零售额增长56.1%。

商贸市场繁荣稳定。全区共有各类市场65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25处,过50亿元的2处,规模较大的商品交易市场20处。2021年,全区10处重点市场实现市场交易额309亿元,同比增长3.7%;物流配送额平均增长15%左右。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38.7%。全区30家重点企业进出口完成279738万元,占全区进出口总值的87.6%,增长40.6%。全区服务进出口31995.6万元,其中外管局统计进出口总量4326.7万元,增长48.0%;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量12642.5万元,增长61.9%;直报系统统计进出口总量15026.4万元,增长45.1%。其中,出口完成31.2亿元,增长43.0%。全区实际使用外资3300万美元,在境外务工人员共计337人。

七、财政

财政运行保障稳固。全年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15.6%,较上年同期提高2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7.4%,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20.80亿元,增长15.7%,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7.4%。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17亿元,增长45.7%,比上年同期提高28.7个百分点。全年民生支出37.57万元,占比85.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年支出区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685万元,积极探索“政产学研”模式,按照“培育一批、建设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推进“一企一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备案山东省成果转化中试基地1家,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累计数量达到5家,占全市总量的50%。2家企业入选全省质量标杆。新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站8家,获批数量居全市前列。全区共有科技创新平台76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

教育事业强势推进。年末拥有各类学校57处,当年招生18422人,在校生80657人,专任教师4792人。其中,高级中学1处,当年招生500人,在校生866人,专任教师80人;普通中学11处,当年招生7130人,在校生21584人,专任教师1606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当年招生478人,在校生2710人,专任教师160人;职业中学4处,当年招生398人,在校生1538人,专任教师295人;小学39处,当年招生9897人,在校生53889人,专任教师2634人;其他特殊教育学校1处,当年招生19人,在校生70人,专任教师17人。注册幼儿园179处,专任教师3872人,在园儿童31117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卫生事业扎实有序。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06家。其中,综合医院3家,一级民营医院1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各1家,其他各类门诊卫生院(所、服务中心)450家;拥有医疗床位2289张,医师1264人。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党校均已主体封顶。明德书屋已建成开放6处,配置图书2.5万余册,各书屋均配置自助化借阅设备,办理电子借阅证5000余张,吸引3万余人次前来打卡。举办“书香德城 文明城市”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吸引24所中小学校近1000余人次参观。开展文艺队伍进小区76场,开展传统文化大课堂21场,共21所中小学约1200人次参加。在全区农村社区开展“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创建工作,扶持“黄河涯王程寨京剧社”“馨秋社区广场舞队”“二屯镇程何庄梆子剧团”等一批特色文艺品牌队伍。

体育运动精彩纷呈。举办德城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与群众3000余人。连续两年举办山东省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试赛(德城站),参加山东省“我要上全运”健身气功站点联赛、云走齐鲁线上万人健步走等活动,组织老年人门球比赛、健身球操、太极拳等培训,广川街道办事处入选第一批“全省老年太极拳之乡”,2个基地入选第一批“山东省老年太极拳活动基地”。为全区43个社区、行政村配备安装251件健身器材,五环体育馆等公共健身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德州五中南校区等25所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九、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

城乡建设高效推进。全年完成26个片区的房屋征收,腾空土地3000余亩,征收速度、拆除规模均创历年之最。罗庄、堤岭、七里庄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扎实推进“四小”工程,建成5处街头绿地、街角公园,城市环境更加宜居。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7人,较2020年分别下降33.3%和22.2%。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2人;建筑施工领域事故2起,死亡2人;其他领域事故1起,死亡3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年全面落实“压煤、抑尘、控车、治气、增绿”防治措施,累计推广洁净型煤7.3万吨,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4万户,空气质量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入选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常态。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辖区内常住人口69.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51万人,农村人口6.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1.22%,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36元,同比增长10.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98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55元,同比增长10.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64元,增长9.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45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12元,增长13.1%。

社保水平有效提升。全年企业养老保险扩面5160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29%。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44万人。全年征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基金9.46亿元,是2020年征缴额的1.78倍。其中,征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7.2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发放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11.3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七连涨”,人均月增资153元,惠及我区2.35万人,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待遇7.3亿元,同比增长19.9%。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42元提高到150元,为3.3万名老年人发放养老金6538万元。失业保险金、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待遇标准均实现上涨。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为1882人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8.82万元,累计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保个人账户1.55亿元。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归集职业年金3053万元。加快第三代社保卡发行应用,社保卡持卡29.8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9.8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是指:

①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②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③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6、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是指在辖区内注册且具有建筑业资质(获得建设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的独立核算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