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阳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阳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汛情、旱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发展定位,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迎难而上、勇毅前行。全县主要指标保持增长,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27.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9%。

  1.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4.1%、17.6%和48.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2%、4.6%和33.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513元,比上年增长2.9%。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1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3.55%,比上年末提高1.00个百分点。

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

二、农 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5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种植业产值61.12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1.23亿元,增长34.8%;畜牧业产值10.36亿元,增长9.2%;渔业产值1.32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4亿元,增长3.7%。

全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万公顷,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66万公顷,增长3.6%。果园面积3.03万公顷,增长6.6%。

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9.37万吨,下降0.5%。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8.98万吨,增长5.2%。园林水果产量107.62万吨,增长12.6%。肉类总产量2.94万吨,增长4.1%。其中,猪肉产量1.80万吨,增长5.0%。全年生猪出栏23.54万头,比上年增长7.1%。年末生猪存栏12.15万头,比上年末增长8.5%。全年全县水产品产量0.79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全年全县木材产量2.8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21.1%,其他经济类型下降6.4%。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8.9%。

全年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04亿元,比上年下降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0.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36.3%。

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59.6%,房屋施工面积下降1.9%,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0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0%,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8.2%,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5.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7亿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4.40亿元,增长0.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增长0.3%。餐饮收入22.43亿元,增长22.3%;商品零售22.54亿元,下降14.3%。全年全县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0.33亿元,增长25.5%;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3亿元,增长30.2%;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3.89亿元,增长4.1%;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04亿元,增长0.4%。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比上年下降11.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3.3%;其中税收收入1.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84亿元,比上年下降11.8%;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12.87亿元,下降6.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6.96亿元,比年初增加5.96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住户存款125.7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2亿元,同比增长9.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18亿元,比年初增加9.97亿元,同比增长9.0%。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4.28万辆,摩托车保有量3.49万辆。驾驶员保有量9.78万人,其中,汽车类驾驶员5.76万人,摩托车驾驶员4.29万人。年末公交车路线7条。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30辆。年末实有出租汽车48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1亿元,增长4.1%。电信业务总量2.48亿元,增长21.5%。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72万户,移动电话31.4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2万户。

八、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2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00,比去年同期缩小0.05。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60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93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3803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38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142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6344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56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0837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6106人。

年末全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302103人。全县共有76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28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74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民政部门资助1165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21070人次。全年养老机构床位数1303张。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县专利授权量57件,其中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33件,授权发明专利6件。全年全县有效发明专利17件。

全年全县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159人,在校生360人,毕业生55人。普通高中招生1850人,在校生5351人,毕业生1497人。普通初中招生3157人,在校生9609人,毕业生3277人。普通小学招生3902人,在校生22597人,毕业生3254人。特殊教育招生40人,在校生273人,毕业生48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996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5.4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57%。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县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全县共有3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0816户,数字电视用户1560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

全年全县接待游客总数1421.17万人次,同比下降14.0%;旅游总消费189.05亿元,同比下降15.9%。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8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2个,村卫生室18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年末全县卫生技术人员165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82人,注册护士87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197张,其中医院705张,乡镇卫生院492张。

十一、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县总用水量2130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2%。其中,生活用水187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0%;工业用水11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0%;农业用水19190万立方米,增长2.6%;生态补水130万立方米,与去年持平。人均用水量671立方米,同比下降9.0%。

年末全县森林覆盖率65.18%;活立木蓄积量290.54万立方米;完成造林面积372.8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72.84公顷。截至年底,建成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990.7公顷。

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5.7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0%。全行业用电量3.25亿千瓦时,下降6.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1亿千瓦时,增长9.4%;第二产业用电量1.17亿千瓦时,下降7.8%;工业用电1.12亿千瓦时,下降5.6%;第三产业用电量1.98亿千瓦时,下降5.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52亿千瓦时,增长6.2%。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上年增长20.69%;万元GDP能耗比上年增长1.93%。

全县年总降雨量180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20.1℃。全年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06次。

年末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99.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阳朔调查队;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阳朔县支行;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县交警大队;公交车路线、营运车辆数来自县交通运输局;电话用户数、宽带接入用户数来自电信阳朔分公司、移动阳朔分公司、联通阳朔分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播电视、旅游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县民政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县水利局;林业、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县林业局;城市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县自来水厂;气象预警、平均气温来自县气象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