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沂南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并反馈结果,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4.74亿元,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9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98.1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6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9.8637.0643.08,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

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0.02亿元、增长8.8%。全年播种粮食作物87.45万亩,增长0.03%。粮食总产35.55万吨,增长0.08%。其中,夏粮总产15.15万吨,增长0.4%;秋粮总产20.4万吨,下降0.1%。粮食亩产406.52公斤,增长0.05%。蔬菜及食用菌面积23.4万亩,下降5.0%,产量113万吨,增长7.6%。瓜果种植面积1.95万亩,下降0.6%,产量4.9万吨,增长0.3%。果园面积6.3万亩,园林水果产量10.4万吨,分别增长10.9%1.2%。全年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73.21万头、5.72万头、26.95万只和10425.59万只。年末全县生猪存栏56.03万头、牛存栏6.16万头、羊存栏14.44万只、家禽存栏3386.38万只。猪牛羊禽全年肉类总产量21.18万吨,禽蛋产量3.88万吨,牛奶产量3.61万吨。

新增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8个,总数达39个;新增种植业基地面积0.5万亩,总面积达1.5万亩;新培育农业品牌1个(长虹岭花生);“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7个、省级4个;以沂南黄瓜为主导,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品一标”新认证2个,总数达323个。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名品村18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7家(省级10家、市级87家);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新增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山东省农业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家,沂南县获评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

二、工业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5家,完成工业产值388.89亿元,同比增长19.02%。其中,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70.26亿元,同比增长19.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24.8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3.55亿元,同比下降16.75%。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86.32亿元,同比增长21.13%;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02.57亿元,同比增长13.51%。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100:36(轻工业为100),轻工业占比73.6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实现营业收入394.44亿元,同比增长20.92%;实现利税11.45亿元,同比下降23.44%;利润总额6.61亿元,同比下降36.12%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7.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540.258.3。分领域看,建安投资同比增长27.8%;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5.4%;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56.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0.3%,“四新”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3.1%;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7.3%,占比较2020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1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4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121.5万平方米。

全县房地产完成投资32.7亿元,下降3.6%;新开工面积114.3万平方米,下降25.5%。商品房销售面积91.5万平方米,增长4.3%

四、国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0.17亿元,增长228.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6亿元,增长4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增长2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67亿元,增长46.6%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9.64亿元,同比增长127.1%。其中,出口68.92亿元,同比增长137%;进口7179万元,同比下降54.8%。全县共有11家企业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211万美元。

五、财税、金融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82亿元,同比增长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5.2%。分税种看,增值税同比下降1.5%,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9.4%,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5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44亿元,同比增长2.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9.96亿元,比年初增加63.0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48.05亿元,比年初增加52.8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0.65亿元,比年初增加71.82 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84.38亿元,比年初增加35.97亿元。

六、文化、旅游、交通、信息

为丰富群众文旅生活,提升群众满意度,先后承办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现场观摩会、“沂蒙之夏”嗨游临沂现场会、“起航新征程 一起向未来”2022沂南县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深入推进文化下基层,创新文化形式,建党100周年之际,完成“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送戏下乡573场,“红心永向党·光影映初心”主题电影放映4860余场。

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累计建成15处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309个农家书屋、4个城乡书房;发展庄户剧团43个、广场舞队伍800余支;举办庄户剧团、广场舞、竹板培训班等12次,累计培训400余人次;开展了“春风浩荡”、“东夷骨刻文书法”等大型书画展及“峥嵘岁月·红色记忆”革命文物展等主题展览30余场次;境内现已查明田野文化遗存有356处(两处合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3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24个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16个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沂南县馆藏文物13372件,其中珍贵文物35件(县博物馆22件,北寨汉墓博物馆二、三级文物13件);《少年诸葛亮的传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 11人通过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申报,申报公布了第六批县级非遗项目9项。

对全县旅游景区进行动态管理,年末全县国家A级以上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7家,2A级景区4家;旅行社9家;星级酒店6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3家;建设沂蒙泉乡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省级景区化村庄11处;建设岸堤镇柿子岭村成为山东乡村旅游重点村。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新增62.8公里,累计达到29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3.3公里,国道57.4公里,省道103.5公里,农村公路2683.1公里。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8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全年实现电信营业收入4.2亿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万户,互联网用户30.8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8.43万户,广播电台综合用户覆盖率达到95%

七、教育、体育、科技、卫生

全年共招收小学生11735人,初中新生12662人,高一新生4836人。全县小学在校学生63870人,初中在校生3831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449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开工建设沂南县体育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223.8亩,包括体育馆一座,体育场一座,体育公园一处;2021年我县运动员张超在十四届全运会橄榄球项目中为临沂市赢得一枚金牌,张超被省政府记大功一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包含篮球、武术散打、迷你马拉松、健步走、排球、足球、太极拳等30项次比赛;组织运动员参加临沂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的部分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为100余个村居、社区安装健身器材;积极开展社会体育组织培训,在本县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余名;新招募志愿者100人,开展10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两次,检测人员500余人;在临沂市第七届运动会中我县代表队夺得高水平组金牌榜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三名,实现了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2021年,县体育中心受县政府集体嘉奖。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五项联赛,推动阳光体育和学校“2+1”工程的实施;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散打、跆拳道训练营和短训班,培养青少年儿童共计1500余人;扎实做好备战省25届运动会工作。20216月沂南县被市体育局授予临沂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219月山东省第二届体育博览会在沂南设观摩点;2021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7350万元。

2021年度,我县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项,合计争取项目资金150万元。积极落实省市政策补助资金448.33万元。按照《沂南县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沂政发﹝20193号)文件精神,兑现2021年高质量发展奖励612万元。3家企业获批市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12万元。3家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获批贷款金额1500万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净增23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全县共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9家,2021年获批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备案市级众创空间1家。12项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验收,4项成果通过市级科技成果评价。

卫生和医疗防保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公立医疗卫生机构33处,其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心理康复医院各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处,乡镇卫生院23处。全县共有村卫生室389处,民营医疗机构9处,门诊部9处,诊所、医务室109处,拥有病床546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714人。

八、安全生产

全县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其中,交通事故死亡3人。事故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16.66%,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42.86%

九、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生态环境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55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76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6元,同比增长11.7%

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8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14人,困难人员就业4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9117人,创业培训150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851万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4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5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5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1万人。累计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18.06亿元,支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17.19亿元。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9.19亿元。

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31,同比改善6.1%PM2.5PM10SO₂、NO₂、COO3浓度分别改善7.1%5.1%7.7%11.1%0.0%4.2%;优良天数267天,优良率达73.2%。我县1个省控考核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

注:

1.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起点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500万元。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面积、产量,居民收入采用国家统计局沂南调查队抽样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