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平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平凉调查队

 

 

(2022年3月20日)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扣市委“3659”发展思路,按照“三新一高”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建设步伐,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3.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53亿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148.2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75.22亿元,增长6.3%。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5%、26.8%和49.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5%、25.5%和43.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4、2.0和3.4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192元,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39.28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1%,比重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2.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9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02 %,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73万人,出生率为9.44‰;死亡人口1.68万人,死亡率为9.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

 

 

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36.22万人,其中本年新增城镇就业2.9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5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7.92万人。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198户,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63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3.6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36847户。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5%。其中,食品及烟酒上涨0.9%,居住上涨0.2%,交通和通信上涨3.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5%,衣着下降2.3%,生活用品及服务与上年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3%,医疗保健下降0.4%。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29.93万亩,比上年增长1.49%。粮食播种面积430.90万亩,比上年增加5.50万亩,增长1.29%。油料种植面积33.46万亩,减少1.71万亩,下降4.9%。蔬菜种植面积41.93万亩,增加4.46万亩,增长11.9%。中药材种植面积6.82万亩,增加0.3万亩,增长4.6%。挂果园面积135.81万亩,增加0.62万亩,增长0.5%。

 

 

全年粮食总产量112.75万吨,增长2.49%,其中,夏粮产量33.40万吨,增长2.62%;秋粮产量79.36万吨,增长2.44%。全年谷物产量87.51万吨,增长3.64%。其中,小麦产量32.97万吨,增长2.96%;玉米产量49.94万吨,增长5.32%。

 

 

全年油料产量4.44万吨,下降4.6%。蔬菜产量66.81万吨,增长16.01%。中药材产量2.79万吨,增长10.09%。园林水果产量176.29万吨,增长12.7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26万吨,增长17.60%。禽蛋产量1.08万吨,下降3.93%。牛奶产量2.1万吨,增长18.12%。年末大牲畜存栏53.27万头,增长12.49%。牛存栏52.43万头,增长14.29%;牛出栏38.89万头,增长9.28%。生猪存栏43.87万头,增长12.56 %;生猪出栏56.21万头,增长28.61%。羊存栏21.13万只,增长16.65%;羊出栏18.36万只,增长20.61%。鸡存栏360.23万只,下降4.36%;鸡出栏336.68万只,增长15.33%。

 

 

全年全市农村用电量4.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2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12万吨,下降2.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04.3%,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4.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5.7%。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加值增长5.7%,市县属企业增加值增长28.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2%,轻工业增加值下降22.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3.5%,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3%。

 

 

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9.0%,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7.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6.0%,纺织业增长64.2%,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8%。

 

 

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电、建材三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3.35%。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14.7%,电力行业增长13.5%,建材行业下降4.8%。煤电、建材行业实现利税38.58亿元,增长11.5%;实现利润24.77亿元,增长31.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90.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利税总额39.54亿元,增长8.5%;实现利润总额24.73亿元,增长26.2%。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10.9%,比去年提高0.9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2.47元,同比减少1.19元;产成品库存8.42亿元,增长29.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产量2183.7万吨,同比增加149.1万吨,增长7.3%;火力发电205.8亿度,增长11.0%;甲醇产量60.01万吨,增长13.2%;铁合金产量7787吨,增长58.1%;棉纱产量1.33万吨,增长28.4%。纸制品产量19.86万吨,下降0.5%;机制纸产量7977吨,下降18.6%;水泥产量364.94万吨,下降7.9%。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3.74亿元,比上年下降1.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2个,比上年末增加56个。

 

 

全年全市工业用电量19.0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建筑业用电量0.86亿千瓦时,下降24.2%。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2亿元,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38.01亿元,增长6.9%;教育、卫生等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55.75亿元,增长6.9%。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全年公路客运量915.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5.07%;客运周转量6.05亿人公里,下降55.6%;货运量5063.76万吨,增长11.96%;货运周转量94.87亿吨公里,下降0.86%。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7.30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7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5.24万辆,增长8.17%。民用轿车保有量13.53万辆,增长7.42%,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01万辆,增长7.81%。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7.65%。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2430.74万件,下降0.79%。其中,邮政函件业务5.84万件,包裹业务1.34万件。快递业务量925.91万件,增长41.46%;快递业务收入1.68亿元,增长39.2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6.94亿元,增长21.7%。年末电话用户213.6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4.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9.04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42.81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3.48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18.85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30亿GB,比上年增长22.34%。

 

 

五、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3.37亿元,增长15.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87亿元,增长14.6%。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收入13.09亿元,增长29.9%;商品零售额178.16亿元,增长14.5%。

 

 

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9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11.84亿元,增长19.5%;住宿业营业额4.31亿元,增长18.5%;餐饮业营业额23.34亿元,增长19.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15.3%,烟酒类增长6.0%,化妆品类增长14.0%,金银珠宝类增长46.4%,日用品类增长6.0%,中西药品类增长6.1%,汽车类增长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80.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7%。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550万元,增长5.2%。

 

 

全年进出口总额2.09亿元,比上年下降24.3%。其中,出口2.08亿元,下降3.2%;进口0.01亿元,下降97.9%。

 

 

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11项,到位资金19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9%。其中,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202项,到位资金134.38亿元,增长24.97%。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5%。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3%、15.5%和8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4%,民间投资增长9.3%。

 

 

全年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563项,比上年增加71项,完成投资增长9.1%。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428项,比上年增加50项,完成投资增长6.9%。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5项,比上年增加21项,完成投资增长9.7%。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9项,比上年增加21项,完成投资增长11.6%;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比上年减少5项,完成投资增长5.3%。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133项,比上年增加17项,完成投资增长16.4%。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0%。房屋施工面积837.69万平方米,增长9.9%。商品房销售面积190.08万平方米,增长13.9%。商品房销售额8.17亿元,增长4.1%;期房销售额6.77亿元,下降7.52%。

 

 

全年城镇棚户区改造928户。农村危房改造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户,农房抗震设防改造1354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23.83亿元,增长18.3%;非税收入14.36亿元,增长13.1%。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9.57亿元,增长17.7 %;企业所得税1.50亿元,增长17.1%;个人所得税0.33亿元,增长15.2%。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9.22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92亿元,下降7.6%;教育支出49.43亿元,增长9.0%;科学技术支出1.67亿元,增长11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87亿元,增长14.5%;卫生健康支出29.47亿元,增长15.8%;住房保障支出3.43亿元,增长17.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99.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1%。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99.56亿元,增长8.0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1.11亿元,增长7.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51.09亿元,增长7.75%。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7%。其中,财险收入8.16亿元,下降6.07%;寿险收入13.36亿元,增长17.56%;健康险收入2.36亿元,增长1.49%;意外伤害险收入0.65亿元,增长1.48%。全年赔付额8.55亿元,增长21.59%。其中,财险赔款6.06亿元,增长21.22%;寿险赔款1.63亿元,增长13.84%;健康险赔款0.65亿元,增长34.82%;意外伤害险赔款0.21亿元,增长79.49%。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3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98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增长10.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09,比上年缩小0.1。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804.9元,增长8.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062.8元,增长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0%。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6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9.64万人,减少1038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4.53万人,减少10659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7.40万人。全年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38万人,医疗救助17.91万人次。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56万人,增加7624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6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97万人,增加4302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02万人,减少6047人。参加生育保险12.72万人,增加1.24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2.21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47.40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2.95万城镇居民和13.44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160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7.8万人次。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44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663个,其中社会服务中心109个,社区服务站1525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27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2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争取国家和省上科技项目25项,资金1831万元。其中,国家项目1项,落实资金138万元。安排实施市列科技项目34项,经费538万元。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33项,比上年增长153.8%。专利授权量1384件,比上年增长114%;发明专利授权量27件,增长93%;有效发明专利110件,增长16%。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5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722所。其中,幼儿园877所,特教学校4所,小学668所,初中108所,九年制学校27所,完全中学13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独立高中15所,普通高校2所。

 

 

全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5897人,在校生18693人,毕业生409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346人,在校生21861人,毕业生6694人。普通高中招生13979人,在校生41896人,毕业生13588人。初中招生24542人,在校生72500人,毕业生25051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37.4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4.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47%。

 

 

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4920人,上线人数8210人,上线率69.8%。重点本科上线3956人,上线率33.6%,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7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7个。全年发行《平凉日报》344期,1066.4万份。

 

 

全市有广播电台8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8500公里,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10座。年末全市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42%。有线电视用户6.29万户,比上年增加0.23万户。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诊所)24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73个,妇幼保健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所8个,乡镇卫生院102个。卫生技术人员157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069人,注册护士6695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903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技术人员625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技术人员769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技术人员274人,卫生监督所技术人员87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3479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1.49万张,全年总诊疗950.65万人次,出院人数38.93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7978个,体育场地面积407.4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赛事获得奖牌43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13枚,铜牌22枚。

 

 

十一、资源、环境与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1.84亿立方米。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0.9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7.72%。全年总用水量2.5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19%。其中,生活用水量0.61亿立方米,下降2.75%;工业用水量0.37亿立方米,增长14.26%;农业用水量1.56亿立方米,增长2.95%;生态用水量0.05亿立方米,增长16.25%。

 

 

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地15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79.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7%。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8天,达标率为92.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2.7%。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下降12.7%。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7微克/立方米,下降12.5%。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其中泾河、汭河、水洛河、葫芦河全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达溪河全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5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4.9分贝。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9.8℃,年日照小时数2002.8小时,年降水量641.2毫米。全市气象雷达观测站点2个。

 

 

全市共有市管地震台站10个,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1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9个。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75.06万亩,比上年增长20.29%;农作物成灾面积32.88万亩,下降15.45%。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起,比上年下降22.73%;死亡45人,下降8.16%;受伤64人,增长204.8%;直接经济损失1312.2万元,增长218.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1人,下降11.96%。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92人,下降63.2%。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0起,下降85.51%;死亡32人,下降58.44%;受伤60人,下降47.83%;直接经济损失925.89万元,增长1803.17%。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8人,下降20%。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平凉发展年鉴2021》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2017—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为最终核实数。

 

 

[3]公报中2017—2021年粮食产量不含农垦数据。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5]公报中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六大行业和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以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三个大类。

 

 

[6]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其中不含土地管理业)。

 

 

[7]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8]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公报中就业、市场监管、交运、车管、邮政、通信、外贸、招商、财政、金融、保险、社保、医保、民政、退役军人、科技、教育、文旅、广播电视、卫健、体育、水利、林草、环保、气象、地震、应急等数据由市直行业主管部门、中省驻平相关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