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军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多轮冲击、历史罕见高温干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四区三城”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抢抓历史机遇,全力进军“千亿产业”、全域铺展“江南画卷”、全民奏响“幸福华章”,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江生态新城区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91.01亿元,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34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8.01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3.66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0.9:38.78:50.36变化为10.3:41.8:48.0。
二、农业和农村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粮食总产量0.9010万吨,下降2.22%。特色优势经济作物保持增长。油料产量0.22万吨,下降2.6%;茶叶产量0.18万吨,增长8.5%;园林水果产量13.47万吨,增长3.9%。畜禽养殖稳步恢复。生猪出栏63182头,增长4.85%;牛出栏179头,增长7.83%;羊出栏4098只,增长55.3%;家禽出笼139554只,下降8.1%;禽蛋产量282吨,下降77.1%。
全区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各类专业合作社289家,现有绿色食品4个,秸秆综合利用率95%。
三、工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5%。从产品产量看,全年彩色电视机增长147.4%、变压器产量增长93.4%,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增长26.9%。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45.46亿元,比上年增长9.91%;工业产销率79.3%,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9家,纳入统计高新技术产业标识企业27家,全年实现高新制造业总产值是58.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3.7%。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建筑业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分产业看:三次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99.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81.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4.7%,其中6大重点服务业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如水利类投资增长522.4%,科技创新类投资增长286.6%,交通运输类投资增长100.3%;商贸及商务服务类投资增长59.6%,文化、体育及娱乐类投资增长51.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6%。分结构看:全口径民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2.8%(其中5000万以上为97%),同比增长68.1%。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1%,同比增长81.4%;全口径工业技改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同比增长29.4%;50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3.95%,同比增长19.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年,全区房地产企业9家,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1.82万方,比上年下降57.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6家,建筑业总产值3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3.7%。从行业看,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8家,其中法人单位33家、大个体15家。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36.3%、56%、87.3%、18.9%。
2022年,全区完成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60393万元,比上年下降10.17%。其中出口总额36929万元,下降4.08%;进口总额23464万元,下降18.34%。
六、服务业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0.67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主营业务收入0.02亿元,比上年增长8.9%。服务业增加值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七、财政金融
2022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税务部门完成3.33亿元,增长21.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22年底,全区存款余额58.24亿元,同比下降1.5%;全区贷款余额37.88亿元,同比增长25.46%。
八、人口、就业、居民收入、社保和人民生活
2022年末常住人口10.26万人,户籍总人口10.70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4.42万人,农村户籍人口6.28万人。城镇化率达60.31%。2022年出生人口435人,出生率4.07‰,死亡人口975人,死亡率9.41‰,自然增长率-5.34‰。全区城市低保对象133人,农村低保对象1353人,城市特困对象12人、农村特困对象537人。全年临时救助人数342人次。全区社会福利机构12个,床位2122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48%。2022全年门诊慢特病及住院基本医保报销 26200人次,大病保险报销 2160人次,医疗救助报销 2915人次。
2022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218人,同比增长5.5%。失业人员再就业1120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17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共计397.7万元。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646人次,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5431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95元,比上年增长8.2%。全区森林面积272.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1.21%。辖区PM10年平均浓度为60μg/m3,同比上升1.7%;PM2.5年平均浓度为38μg/m3,同比下降5%;优良天数比例83.6%,同比上升1.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6,同比下降2.8%。
全区较大规模运输企业3家,其中客运2家、货运1家。五级客运站1个。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全区公路里程127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022.642公里。
全年累计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建筑施工事故0起,死亡0人,道路运输安全事故4起,死亡0人。
九、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3所,其中:小学8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6419人;幼儿园1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2672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专任教师494人,其中:初中197人,小学297人。全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升高中阶段比例为99.5%。
全区现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5个,村居文化服务中心52处。建有5个文化分馆,5个图书分馆,12个馆外阅读点,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图书分馆共藏书7万余册,年到馆人数3.5万人次,外借图书量3万余册。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5场次,参与人数4万余人。举办“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17场次。辖区内博物馆有2处(宜昌车溪农家博物馆、鸣翠谷珠算博物馆)。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宜昌堂调,与宜昌市联合申报),市级非遗项目3个(点军竹编、点军彩陶制作技艺、点军孝子岩传说),区级非遗项目3个(永昌隆京剧、车溪豆腐乳、土城薅草锣鼓)。2022年,车溪民俗旅游区、三峡非遗in巷分别被纳入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其中车溪民俗旅游区被评为“非遗旅游景区”,三峡非遗in巷被评为“非遗旅游街区”。三峡非遗in巷被评为第三批宜昌市市级非遗传承基地、湖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2年点军乡村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05个,其中,室外运动场地264个,室内运动场地41个,全区体育场地面积24.0846万平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7平方米/人,年内新建省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工程1个。举办广场舞大赛街办专场、健康跑等各类体育竞赛2项,参与人数逾500人。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5家、实有床位75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804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师292人、注册护士43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2.87人、护士4.28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7.38张。全年医疗机构门急诊56.4万人次,住院人数0.76万人。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数据来源: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区税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区科技经信局(商务局);建筑业数据来自区住建局;金融数据来自区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区交运局;生态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点军区分局;森林资源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点军区分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旅游数据、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广播、电视、体育、文化建设数据来自区文旅局;社会服务业机构、福利彩票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医疗、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点军公安分局;农业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