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寿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寿光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寿光市统计局

(2022年3月24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寿光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全省全市工作部署,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和“一二三”目标任务,聚焦“10·20·50”重点工作,扎实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量的跃升、质的突破、稳的延续,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潍坊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寿光市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为9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126.9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399.4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427.3亿元,同比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1:41.88:44.81。

二、重点战略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87个项目落实“拿地即开工”“验收即拿证”,企业开办实现三端通办,50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年末寿光市实有市场主体182819家,本年新登记市场主体41070家,其中本年新登记企业10116家、个体工商户308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1000余项便民利企事项实现网上办、跨省办、就近办。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组织1207名干部,联系服务2232家企业和191个项目,帮助解决发展问题7100多个。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对重点项目实行“四个一”调度推进机制和“五项制度”,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鲁清石化高端橡塑一体化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70.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27.7%;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9.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升至40.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2.0%,占工业投入比重提升至40.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4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4%。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4次,配备改厕便民“服务包”10.4万户,完成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2.3万户。新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累计24个,美丽庭院建成率43.5%。打造农民合作社高标准样板社8家,创成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5家,3家合作社通过全球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双认证”,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三、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粮食播种面积129.8万亩,同比增长1.7%,粮食总产59.5万吨,同比增长2.9%,粮食单产458.0公斤/亩,同比增长1.1%。棉花播种面积2.4万亩,同比下降36.0%,总产1517.7吨,同比下降44.5%;园林水果总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6.1%;蔬菜播种面积62.3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379.8万吨,同比增长1.7%;瓜果播种面积11.3万亩,同比下降0.7%,产量67.6万吨,同比增长14.9%。

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13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认证基地达56家,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160个。蔬菜种质资源库建成投用,收集种质资源2.1万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效运行,3项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年抽检蔬菜样品14.8万个,合格率稳定在99.6%以上。

造林绿化扎实推进。以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4.02%,其中完成成片造林739亩,森林抚育3.3万亩,完善林网2万亩。公益林参保面积10.8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定。年末生猪存栏47.5万头,出栏60.8万头;牛存栏1.9万头,出栏1.1万头;羊存栏10.9万只,出栏18.3万只;家禽存栏1834.7万只,出栏9477.9万只。禽蛋产量3.3万吨,牛奶产量3.2万吨。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水产品产量16.0万吨,同比增长5.6%,其中海洋捕捞7.5万吨,同比下降6.8%;海水养殖7.7万吨,同比上升21.8%;淡水养殖0.8万吨,同比增长1.8%。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农圣街弥河大桥改建工程、弥河分流挡潮闸扩建工程、丹河防洪治理提升汛后工程、拦蓄水工程等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共计完成建设投资5.2亿元,防汛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4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46.0亿元,同比增长22.5%,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在统计范围内的99种工业品中,有5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比为56.6%,其中锂离子电池、人造板、食用盐、橡胶轮胎外胎、砖等2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著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75.1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34.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营业收入254.9万元,同比增加53.2万元。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户均营业收入达5.3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75家,其中,过10亿元的企业38家,过50亿元的企业11家,鲁丽集团、鲁清石化、巨能控股、晨鸣集团、联盟化工等5家企业(集团)过百亿元。

主导产业支撑力强。规模以上工业29个行业大类中有21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占比为72.4%。7个产值过百亿元的行业完成产值164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2%,同比增长27.1%,其中,石油加工业增长36.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22.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8.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15.6%,金属制品业增长29.8%。

202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同比增长(%)
原盐 万吨 137.13 -15.6
饲料 万吨 103.41 -2.5
啤酒 万千升 16.23 -6.6
服装 万件 730.38 3.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92.93 33.7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298.04 -5.6
原油加工量 万吨 587.02 5.3
尿素(折含氮100%) 万吨 69.21 1.3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3.04 2.3
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3429.68 17.9
钢材 万吨 533.54 -8.4
载货汽车 万辆 5.50 -7.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84.38 2.3

建筑业市场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1.4亿元,同比增长12.2%。签订合同额301.8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01.7亿元,同比增长9.7%。房屋施工面积146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56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4%。竣工产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104.7%。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8%,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项目30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5.5%。按产业划分,一产投资同比下降42.2%;二产投资同比增长20.3%;三产投资同比增长33.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上年的7.9:41.4:50.7调整为3.6:38.7:5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9.6%。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7.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5%,比重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6.2亿元,同比增长55.8%,其中,住宅投资67.8亿元,同比增长5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8亿元,同比增长35.1%。房屋施工面积100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本年房屋竣工面积29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0%。商品房销售面积19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商品房销售额110.6亿元,同比增长12.9%。商品房现房待售面积3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4%。

六、国内外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复苏提速。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7亿元,同比增长19.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同比下降3.8%;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6.2%,住宿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8.3%。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和对外合作稳定有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81.2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230.1亿元,进口15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7%和10.2%。出口过5000万企业77家,其中过亿元企业46家。实际使用外资8200万美元,境外实际投资额4418.8万美元。

七、服务业、交通运输

规上服务业稳定增长。10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60家规上交通运输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0.5%;22家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80.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入2.6亿元完成三号路弥河桥、弥河支流羊口特大桥、弥河营里大桥三座弥河阻水桥梁改建工程。投入1200万元对寿尧路(一号路-青吕路段)两侧进行绿化改造。小清河复航工程、京沪高铁二通道及寿光东站顺利推进。

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年末公交车保有量达到566辆。营运性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3886辆,其中营运货车32898辆,包车客运、班线客车99辆,出租车323辆,城市公交车322辆,城乡公交车244辆。航运及辅助业企业24家,船舶50条,76万载重吨。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981万吨,同比下降40%,其中寿光港833万吨,羊口港148万吨。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运行保障稳固。实现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同比增长2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增值税42.3亿元,同比增长30.7%;企业所得税6.9亿元,同比增长29.3%;个人所得税2.8亿元,同比下降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1亿元,同比增长14.2%。民生支出保障有力。教育支出26.8亿元,同比增长3.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1亿元,同比增长27.8%;卫生健康支出6.5亿元,同比增长9.5%;城乡社区支出24.2亿元,同比增长39.0%;农林水支出14.9亿元,同比增长7.9%。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年末26家驻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31.1亿元,比年初增加142.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71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23.9亿元,比年初增加160.8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11.8亿元,较年初增加48.9亿元;实体企业贷款余额636.2亿元,较年初增加87.3亿元。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92.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7.5%,比重较年初提高1.9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取得新进展。全年企业直接融资到位资金49.5亿元。玉马遮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年末共有241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共有上市股票9只。

保险业健康平稳发展。67家驻寿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0.2%,赔付支出8.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2.3%,赔款支出6.3亿元,同比增长17.4%;人身险保费收入20.2亿元,同比下降0.7%,赔款支出1.9亿元,同比增长26.1%。

九、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5项,潍坊市级12项;批准建设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家、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新备案院士工作站2家;新认定潍坊市级重点实验室10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潍坊市科技进步奖37项,寿光市成功创建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家,总数达到14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8家。截至年末,共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8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5家;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37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87家,其中省级3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9个,其中省级14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8家,其中省级2家;拥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新型研发机构4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院士工作站8家、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3家、农科驿站5家。

知识产权工作成绩显著。全年专利授权总量2858件,同比增长3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4件,同比增长62.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89件,同比增长42.3%;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95件,同比下降3.0%。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095件,同比增长26.4%。维持十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6件,同比增长29.3%。

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商标申请量5768件,核准注册量5014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22545件。新注册“寿光蔬菜”集体商标2件,累计6件;注册新增马德里国际商标4件,总量达54件。晨鸣纸业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宇虹防水获得潍坊市市长质量奖。年末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6件、潍坊市市长质量奖9个。

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引进高校毕业生6545人,其中博士后5人,博士21人,硕士389人,大学生6130人。4人入选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入选潍坊市首席技师。7人入选潍坊市技术能手,2家单位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单位获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单位获批潍坊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评选第二批寿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名,寿光市首席技师和有突出贡献技师20名,寿光市技术能手40名。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新修、改造道路8.2公里、排水管网23公里,6个水源热泵供暖小区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城市功能更趋完善。改造提升城市出入口14处,新增口袋公园16个,新建改造城市绿化面积150公顷,环境更加美丽宜居。在易拥堵路口、中小学校设置“高峰岗”“助学岗”疏导交通,打通断头路9条,完成重点道路交通信号智能化改造,通行效率提升20%以上。新设5G基站503处,创建省级智慧社区试点5个,成为全省县级首批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81天,重污染天数9天,同比减少2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5,同比改善9.4%,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同比改善12.5%、12.8%、17.6%、9.4%。10处市控及以上河流考核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四类以上水质标准,弥河断面已稳定提升至地表水三类以上优良水体水质标准。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安全生产防控有效。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

十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建成投用弥水未来学校和悦轩小学,新增学位4320个。年末共有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29400人;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11627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22152人;初中41所,在校学生34263人;小学89所,在校学生75383人;幼儿园201所,在园幼儿5369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71人。高考特殊类型招生线(重点本科)上线数3523人,上线率为33%,一段线(普通本科)上线数为8401人,上线率为78.8%。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图书馆现存图书96.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5万册、纸质图书81.7万册。年内新增图书馆持证读者3269人,累计持证读者超6万人。年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34项、县级119项;拥有A级景区8处,其中,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1处;文保单位230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7处、市级11处、县级62处。

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推进。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零输入”。投资557万元扩增核酸实验室;完成支援五莲疫情核酸采样任务;累计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80万剂次,近109万人完成全程接种。建成5处省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完成16处中心村卫生室和48处一般卫生室建设。投入842万元为70027名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四价流感疫苗;投入404万元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免费治疗;投入121万开展免费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筛查项目;投入499万元为农村及城镇适龄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投入4565万元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发放计划生育各类补助资金3844万元。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915处,床位6540张,从业人员9903人。实现省级卫生镇全覆盖,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将庆祝建党百年元素融入群众体育赛事,打造“运动场上党旗红”党建品牌,全年组织开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动60多场次。投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50余万元,为32个行政村(社区)及14个公园绿地捐助健身器材。全年培训城乡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19名。为500多人开展国民体质测试服务。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11名寿光运动员代表山东参赛,获3金1银1铜优异成绩,所获金牌数列潍坊各县市区第一位。组队参加潍坊市年度锦标赛,金牌数位列潍坊各县市区第一位。深化体旅、体卫、体教等“体育+”融合发展模式,做好山东省体育产业创新(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工作。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1112790人,其中男560638人,女552152人,人口性别比101.54:100。18周岁以下212384人,18(含)-35周岁218194人,35(含)-60周岁414142人,60周岁(含)以上268070人。全年出生总人口9009人,同比减少1760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11‰;死亡人口5891人,户籍人口死亡率5.3‰,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1‰,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7.82:100。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53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87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27元,同比增长11.0%,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83:1。

社会保障扎实稳固。参保人员继续增加,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7599人,其中退休人员5329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65432人。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5452人、143977人、12509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22752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889076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4.4亿元,基金总支出47.95亿元。保障标准和保障力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492元;60-65周岁、65(含)-75周岁、75周岁(含)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824元、1884元和1944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6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640元。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60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90元。年末共有低保对象5674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84人,农村低保对象5490人;特困供养人员3751人,其中城市特困35人,农村特困3716人。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均为年报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与当年《统计年鉴》不符者,以《年鉴》或最后公布数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无特殊说明外,均未剔除价格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