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峄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 报

(2022年4月23日)

2021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布局,全力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审定,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7%,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9.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4.90亿元、65.54亿元和74.19亿元,分别增长7.0%、7.1%和9.9%。三次产业比重为15.1:39.8:45.1,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较2020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图1:2016年与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图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强化产业招商,突出以企招商、驻点招商、专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147.1亿元,其中,10亿元—50亿元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美元以上项目1个。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44.49亿元,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之比72.3:0.5:20.2:3.5:3.5,种植业主要地位稳定,渔业及农业服务业比重有所上升。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76.6万亩,同比增长1.5%。粮食总产量28.57万吨,同比增长2.4%。其中小麦单产381.47公斤/亩,玉米单产366.86公斤/亩。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全区完成成片造林面积0.18万亩,新育苗0.06万亩,中幼龄林抚育作业面积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5万株;生猪、肉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6.65 万头、1.40 万头、18.38 万只和746.01 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58公顷,水产品产量6960吨,增长2.7%。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 单 位 产 量 增长(%)
棉 花 33.15 -23.1
油 料 万吨 1.18 -1.3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65.64 0.7
瓜果类 万吨 3.09 47.6
水 果 万吨 6.29 21.2
生猪出栏 万头 16.65 63.2
家禽出栏 万只 746.01 29.7
肉 类 万吨 2.88 30.9
禽 蛋 万吨 1.16 -22.7
奶 类 万吨 0.27 -10.0
水产品 万吨 0.70 2.7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达到4264台,配套农机具18625 台,农用排灌机械6591台,联合收获机械3031台,动力18.68万千瓦。推广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3200亩。

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使用资金84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2.7亿元鲁担惠农贷贷款的发放;创建市级产业强镇1个,新获得市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企业产品品牌2个,成功认定市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培育齐鲁乡村之星4名、市级乡村之星3名;新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达到100%。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质效双升。快报统计,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实现增加值增速15.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4%。

表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 单位 产量 增长(%)
服装 万件 3485.3 59.3
机制纸 万吨 38.4 21.1
硅酸盐水泥熟料 万吨 367.9 持平
水泥 万吨 586.4 30.9
子午线轮胎外胎 万条 758.1 15.7
煤炭 万吨 98.63 -9.4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11%。建筑业增加值5.79亿元,下降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主要因部分新城房地产项目归属转移,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2%,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2.1∶44.5∶53.4;重点领域中,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64.6%;工业技改投资下降16.6%,“四新”经济投资下降20.5%。

房地产市场下滑。年末房地产完成投资22亿元,下降19.9%,其中住宅投资21亿元,下降8.5%。商品房销售面积31.9万平方米,下降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1.6万平方米,下降6.6%。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回升。年末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法人单位29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89亿元,增长16.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45亿元,增长25.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47亿元,增长33.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8亿元,增长20.8%,分别占消费品零售额的57.4%和42.6%。从重要商品零售类值看,限上粮油食品类销售额20799.8万元,增长16.2%;烟酒类销售额8070.1万元,增长20.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销售额25562.9万元,增长27.3%;家具类销售额15612.2万元,增长2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额21858.7万元,增长30.0%;汽车类销售额54906.9万元,下降6.9%。

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重点扶持丰源轮胎、锦海伦服饰、超福钻业、福亨木业等出口龙头企业,积极实施稳外贸政策措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3.96亿元。

六、交通、用电

交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全年投资1.9亿元,完成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惠民铁路工程相关建设;投资1.58亿元推动S318郯兰线峄城区仙人洞至薛城区店韩路段改建工程建设;投资6529万元,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29公里、路面状况改善工程89公里;投资2100万元,实施峄金公路(肖桥至金陵寺段)续建工程;投资1300万元,实施底吴公路(后香屯至郭庄段)大修工程;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85.9公里,县道88.1公里,乡道72.4公里,村道1125.4公里;拥有公交企业1个,公交线路26条,城乡公交车98辆;出租汽车企业2个,巡游出租汽车40辆,网约出租车57辆;道路货运经营业户209个,营运货车7262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4个,机动车维修企业16个。

用电量小幅下降。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1361万千瓦时,下降9.1%。其中工业用电107607万千瓦时,下降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046万千瓦时,下降4.2%。其中乡村居民用电14888万千瓦时,下降5.7%;城市居民用电8158万千瓦时,下降1.5%。

七、财政、金融

财政运行保障稳固。全区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实现11.01亿元,增长10.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69亿元,增长12.4%。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9%。镇街级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9亿元,增长11.4%,占全区的47.1%。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累计22.19亿元,下降11.9%。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根据市人行通报(仅含市人行监管数据,下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0.10亿元,增长9.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21.17亿元,增长11.2%。金融贷款余额112.38亿元,增长16.9%。存贷比为70.2%,上升4.4个百分点。

图2:2017-2021年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及其增速

图3:2017-2021年居民储蓄存款及其增速

 

八、文化、旅游和卫生

文旅行业精彩纷呈。区文化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馆,建设“城市书咖”,打造城市文化休闲聚集区;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戏曲(电影)进乡村”4100余场次;邀请知名词曲作家、歌唱家创作了《青檀颂歌》,并荣登学习强国平台首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志愿服务队获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新增省级非遗名录1项、市级非遗名录10项,公布区级非遗传承人19人。编制完成《峄城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印发《峄城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新增3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景区1个;榴园镇被省文旅厅纳入全省首批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冠世榴园获评全省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基地,5家文旅企业入选全市首批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基地,5家村庄被评为省级景区化村庄。

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卫生机构拥有职工219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38人,实有床位数1808张。全年诊治各类患者99.2万人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2万余人。

九、科技、教育和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累累。全年共获批国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63家。先后与20余所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开展产学研活动,签署《振兴枣庄石榴产业战略合作意向书》,开工建设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枣庄石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项目。成功申报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市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项、“枣庄英才”1人,峄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年度评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8人,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平台2家,填补了我区相关领域空白,累计建成市级平台29家。争取各级惠企无偿资金3443.33万元,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金额4180万元。先后承办枣庄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全市农业科技成果展、峄城区第一届石榴产业创新创意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区科技局被科技部授予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先进单位称号。

师资力量不断提升。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32所,其中幼儿园67所,小学47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8所,高中3所,职业中专1所,特教学校1所;全区在校生80535人,在编教师3909人;新建、改扩建峄州中学、山师大峄城实验高中、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枣庄二十八中等学校11所;基础教育总投资3.4亿元,新增学位9130个。2021年高考本科过线1123人,本科过线率63%,突破千人大关,70余人升入双一流名校;区职业中专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一等奖个数和总奖牌个数均位居全市第一名。

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区增加村(居)、社区、学校等体育场地健身设施 42处,健身器材328件;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小学足球联赛、中小学体育文化艺术节、桃花节健步走比赛、中小学乒乓球赛、篮球赛、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刘磊在东京残奥会再夺金牌,实现奥运四金;张敏夺得东京奥运会铜牌,并夺得全运会第七金;2021年我区荣获市十运会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全市第三名;枣庄一中女子篮球再获市篮球联赛冠军、省篮球联赛第五名;枣庄一中男子足球荣获市足球联赛冠军;青檀中学在枣庄市运动会中荣获第二名,女篮在省篮球比赛中荣获第四名。

十、环保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年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全面改善(SO2、NO2、PM10、PM2.5、CO、O3分别较去年同期改善20%、9.7%、11.9%、20%、21.4%、5.6%);综合指数改善居全市第一,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7天,改善率居全市第二;全市六个国控断面之一的峄城沙河贾庄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实施了31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1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完成了13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确保土壤地块安全利用。

建设宜居新家园。全年共实施棚改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174.9万平方米,涉及群众1.5万户;对上争取棚改专项资金1356万元,棚改专项债2.5亿元,实施峄州东路东延段等五条道路及配套项目建设创建了5家红色物业小区,成立了28个业主委员会,改造了4个老旧小区,涉及户数575户,完成投资596.72万元。

十一、人民生活与人口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6元,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18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7元,增长10.1%。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4.9万人、2.9万人、3.1万人;共征缴各项社保费8.55亿元,支出7.76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9万人,连续第1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全区离、退休人员1.5万人,发放社保卡制卡37万张。

民政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3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8元;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17元;全年审批城乡低保358户640人,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450户7871人,城乡特困人员2034户2045人,救助困难家庭900余户次;年末共有11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1927张,其中护理型床位492张;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2处。

户籍人口持续下降。全年合法生育率88.23%,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比女)113.05:100,人口出生率5.93‰,自然增长率3.45‰。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422400人,比上年减少2704人。

注释:

1、所列数据来源区统计局及各相关部门,工业等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年度执行国家新三次产业分类,将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划分到第三产业。

4、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5、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6、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业、餐饮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7、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