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强富美高”新江都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0.54亿元,可比价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83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619.21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526.50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6:48.9:44.5调整为6.1:50.7:43.1。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连续入围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列第26位。

二、农业

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35.83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65.66万吨,与去年持平。年末生猪存栏23.08万头,增长4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60万头,增长19.2%。累计出栏生猪33.10万头,增长16.9%。家禽出栏685.18万只,增长0.7%;家禽存栏262.68万只,增长30.1%。

现代农业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6万亩。着力构建“龙头企业+科技支撑+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江都现代农业园建成国内首家燕窝果标准化系统集成示范区。

三、工业、建筑业

全区64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65家,累计实现总产值936.82亿元,增长30.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7家。从主导产业来看,特钢造船实现总产值358.98亿元,增长24.2%;汽车产业总产值115.23亿元,增长25.9%;机械电子总产值327.83亿元,增长32.9%;医药化工产业总产值151.44亿元,增长29.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3%;利税增长38.9%;利润增长22.11%。全社会用电量48.85亿千瓦时,增长4.7%,其中工业用电量32.28亿千瓦时,增长5.0%。

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92.41亿元,增长16.0%。从建筑业总产值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056.59亿元,增长17.1%;安装工程产值完成227.62亿元,增长20.9%。全区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计213家,同比增加54家,增长33.9%。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113家,分等级看,特级企业3家,一级企业15家,二级企业30家,三级企业65家;专业承包企业100家,分等级看,一级企业14家,二级企业40家,三级企业4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5.2%,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8%。高技术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2.1%。

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26.35万平方米,增长1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0.69万平方米,下降30.2%,占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的55.9%;商品房销售额为108.86亿元,下降7.1%,其中住宅销售额77.33亿元,下降30.5%,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为71%。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长城整车及零部件、坎德拉飞轮储能等64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和光新材料、景特电子等23个项目通过市级新开工认定,英联易开盖、晶华新能源等19个项目通过新竣工认定,盈峰材料华东生产基地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中远海运LNG船、诚德1422毫米以上无缝管线管、邵伯运河遗产保护3个列省重大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2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023.3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638万吨,货运周转量22.18亿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2743万吨,货物周转量182.74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6121.1万吨。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五峰山过江通道和江都港互通、328国道江都城区段改扩建工程按期建成通车;京杭运河江都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15公里、危桥维修改造10座等工程项目;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条、建成24组港湾式公交站台。

邮政业务平稳发展。全年累计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61亿元,增长0.8%;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75亿元,下降18.8%。

六、国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14亿元,增长7.4%。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52.76亿元,增长20.5%;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49.49亿元,增长11.0%;住宿业实现营业额5.14亿元,增长20.7%;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4.18亿元,增长13.1%。新增限上贸易法人企业240家,新增数量再创新高。

服务业量质不断提升共实施市、区两级重大项目134个、总投资187.2亿元;全年新增服务业规上企业84家;明清运河故道、淮扬运河主线项目二期工程全面竣工,大运河邗沟东道遗产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启动实施。江都经济开发区、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上榜现代服务业“331”工程2021年度成绩单,入选两业融合发展标杆引领典型。

七、财政金融

全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90亿元,增长2.2%,税收收入46.77亿元,增长5.2%。主体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合计完成31.25亿元,增长3.7%。其中,增值税23.38亿元,增长2.2%;企业所得税6.07亿元,增长5.9%;个人所得税1.80亿元,增长18.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74.94亿元,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49.41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47.27亿元,增长18.9%。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50.55亿元,增长12.2%;个人消费贷款224.60亿元,增长9.7%。

八、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1亿美元,增长43.0%。对外投资总额1.3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41.6%。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个;江都建设援建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中国图书馆项目斩获鲁班奖(境外工程)。

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实际到账外资3.01亿美元,增长111.2%。新注册20家企业,增资9家。新注册3000万美元项目8个。组织各类专题推介及项目签约活动26场;新签约坎德拉飞轮储能系统生产基地、创维“江都基地”等项目77个。

九、科技创新与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379家。2021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15家,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平台20家。江佳电子、赛诺格兰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华伦化工获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获批筹建省级高新区,并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星创科技”获评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A类。

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城北教育集中区建设列为市重点民生工程,将新建高中、小学、幼儿园各1所,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实验小学建乐校区扩建工程完工。江都中学获评、仙女镇中心小学入选第七批省红十字示范学校。

十、文体、卫生和旅游业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水平创成“中国扬剧之乡”和江苏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舞龙、太极拳项目分别获得十四届全运会第二、第三佳绩;新建“常春藤书屋”3家,完成3家乡镇文体站、100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提升,扬州艺术馆入选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邵伯古镇保护与展示项目列入省“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库。

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健全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0个,医疗床位2762张,卫生技术人员3491人。异地新建江都人民医院工程主体封顶,江都中医院城南分院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建设区域检验、远程会诊中心,开通“江都智慧医疗”便民服务平台。

旅游事业有序发展。全年接待游客人次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9亿元。全区共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6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工业旅游区1家。承办2021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邵伯古镇入选首批《中国大运河蓝皮书》、“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加快实施纬四路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启动建设万达广场、江广科创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工程。完成15座公厕和2座垃圾中转站新改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和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100%。创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开展“绿盾2021”行动,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完成2家企业厂区雨水排口整治;全力推进白塔河整治,完成17个整治项目。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2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为91.6%,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PM2.5平均浓度为31.2ug/m3,同比下降14.8%,环境空气优良率80.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3.2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2%。户籍人口101.61万人,登记出生人口3172人,出生率3.1‰,死亡人口7558人,死亡率为7.4‰,人口自然增长率-4.3‰。男女性别比(女性为100)为99.07。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89元,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66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27元,增长10.4%。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75元,同比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187元,增长1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919元,增长21.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721人,城镇再就业5624人,采集岗位1.8万个,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087万元。新增社保扩面1.09万人。新建成市级颐养示范社区5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镇级老年活动中心4个、村级康复场所10个、村老年人活动室11个,城、乡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分别达100%、68%,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

注:

1、本公报数为快报数。

2、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3、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