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口信息
常住人口:607.82万      户籍人口:589.03万
管辖面积:72万km²    人口密度约为8.43人/km²
所属年度:2020年
人口排名:各省第32青海省,简称“青”,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总面积72万平方千米。青海省历史别名为西海、中华水塔,主要方言有中原官话、藏语等,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下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省会为西宁市,政府驻地为西宁市西大街12号,著名景点有青海湖、塔尔寺、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等。
详细信息:
2019末2020初: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9万人。按城乡分,城镇常住人口33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52%,比上年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289.99万人,占47.71%。全年人口出生率13.66‰,比上年低0.6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08‰,比上年低0.17个千分点。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58‰,比上年低0.48个千分点。全省人户分离的人口为115.8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95.20万人。年末全省户籍人口589.03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42.67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0%;乡村户籍人口346.36万人,占58.80%。全省农民工93.0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6.9万人,本地农民工26.1万人。
2018年数据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3.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8.5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47%,比上年末提高1.40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4.31‰,比上年低0.1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25‰,比上年高0.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06‰,比上年低0.19个千分点。全省人户分离的人口为117.6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100.97万人。年末全省户籍人口586.77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40.09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0.92%。
表1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标名称 | 人口数(万人) | 比重(%) |
常住人口 | 603.23 | 100 |
#城镇 | 328.57 | 54.47 |
乡村 | 274.66 | 45.53 |
#男性 | 309.46 | 51.30 |
女性 | 293.77 | 48.70 |
#0-14岁 | 119.20 | 19.76 |
15-64岁 | 435.53 | 72.20 |
65岁及以上 | 48.50 | 8.04 |
#少数民族人口 | 287.80 | 47.71 |
数据来源:
青海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辖区人口
详细人口资料
包括90-18年常住人口、82-18年常住人口性别数据、06-18年少数民族数据、近十年出生死亡数据、年龄结构数据
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普查(2010年) | 第五次普查(2000年) | |
常住人口 | 5626723 | 4822963 |
户籍人口 | 5521265 | 4816549 |
城镇人口(常住) | 2516254 | 1559473 |
城镇化率 | 44.72% | 32.33% |
男性 | 2913793 | 2489590 |
女性 | 2712930 | 2333373 |
男女比例 | 1.074 | 1.067 |
少数民族比例 | 46.98% | 45.97% |
家庭户数 | 1529039 | 1173977 |
户规模(人/户) | 3.46 | 3.96 |
第六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
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青海省常住人口总数为5626723,其中男性有2913793人,女性有2712930人,男女比例达到107.4,可以到的户籍人口数量为5521265人,少数民族在人口中占比为46.98%,非农业户口比重为28.08%,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2516254,乡村人口为3110469,整个地区家庭总户数为1529039。普查数据是比较精准的数据,但是因为年限已久,只能起参考作用,各地区中透露的数据更加准确一点。
六普年龄金字塔 | ||
男 | 女 | |
0岁 | 37911 | 33753 |
1-4岁 | 154744 | 142410 |
5-9岁 | 199588 | 186519 |
10-14岁 | 217250 | 204931 |
15-19岁 | 251790 | 237295 |
20-24岁 | 251152 | 235948 |
25-29岁 | 220178 | 206741 |
30-34岁 | 254853 | 234276 |
35-39岁 | 301903 | 267117 |
40-44岁 | 295724 | 263320 |
45-49岁 | 223728 | 199004 |
50-54岁 | 127841 | 114055 |
55-59岁 | 118916 | 113877 |
60-64岁 | 87431 | 89784 |
65-69岁 | 69039 | 75055 |
70-74岁 | 53509 | 55678 |
75-79岁 | 31124 | 32763 |
80-84岁 | 12400 | 13786 |
85岁及以上 | 4712 | 6618 |
六普民族人口数据
总计 | 合计 | 占比 | 男 | 女 |
合计 | 5626723 | 100.0000% | 2913793 | 2712930 |
汉族 | 2983521 | 53.0241% | 1574280 | 1409241 |
蒙古族 | 99815 | 1.7739% | 50744 | 49071 |
回族 | 834298 | 14.8274% | 423527 | 410771 |
藏族 | 1375059 | 24.4380% | 693995 | 681064 |
维吾尔族 | 209 | 0.0037% | 124 | 85 |
苗族 | 911 | 0.0162% | 576 | 335 |
彝族 | 683 | 0.0121% | 550 | 133 |
壮族 | 980 | 0.0174% | 543 | 437 |
布依族 | 251 | 0.0045% | 185 | 66 |
朝鲜族 | 312 | 0.0055% | 152 | 160 |
满族 | 8029 | 0.1427% | 4172 | 3857 |
侗族 | 161 | 0.0029% | 123 | 38 |
瑶族 | 209 | 0.0037% | 115 | 94 |
白族 | 320 | 0.0057% | 174 | 146 |
土家族 | 1537 | 0.0273% | 969 | 568 |
哈尼族 | 17 | 0.0003% | 8 | 9 |
哈萨克族 | 680 | 0.0121% | 332 | 348 |
傣族 | 31 | 0.0006% | 13 | 18 |
黎族 | 139 | 0.0025% | 67 | 72 |
傈僳族 | 21 | 0.0004% | 13 | 8 |
佤族 | 20 | 0.0004% | 10 | 10 |
畲族 | 53 | 0.0009% | 32 | 21 |
高山族 | 20 | 0.0004% | 8 | 12 |
拉祜族 | 8 | 0.0001% | 4 | 4 |
水族 | 30 | 0.0005% | 16 | 14 |
东乡族 | 6331 | 0.1125% | 3976 | 2355 |
纳西族 | 32 | 0.0006% | 16 | 16 |
景颇族 | 5 | 0.0001% | 3 | 2 |
柯尔克孜族 | 4 | 0.0001% | 1 | 3 |
土族 | 204412 | 3.6329% | 104572 | 99840 |
达斡尔族 | 26 | 0.0005% | 15 | 11 |
仫佬族 | 15 | 0.0003% | 7 | 8 |
羌族 | 104 | 0.0018% | 61 | 43 |
布朗族 | 2 | 0.0000% | 2 | 0 |
撒拉族 | 107089 | 1.9032% | 53669 | 53420 |
毛南族 | 8 | 0.0001% | 6 | 2 |
仡佬族 | 69 | 0.0012% | 59 | 10 |
锡伯族 | 128 | 0.0023% | 52 | 76 |
阿昌族 | 1 | 0.0000% | 0 | 1 |
普米族 | 3 | 0.0001% | 0 | 3 |
塔吉克族 | 3 | 0.0001% | 1 | 2 |
怒族 | 5 | 0.0001% | 4 | 1 |
乌孜别克族 | 2 | 0.0000% | 1 | 1 |
俄罗斯族 | 38 | 0.0007% | 19 | 19 |
鄂温克族 | 5 | 0.0001% | 2 | 3 |
德昂族 | 1 | 0.0000% | 1 | 0 |
保安族 | 904 | 0.0161% | 477 | 427 |
裕固族 | 163 | 0.0029% | 78 | 85 |
京族 | 10 | 0.0002% | 6 | 4 |
塔塔尔族 | 2 | 0.0000% | 0 | 2 |
独龙族 | 4 | 0.0001% | 3 | 1 |
鄂伦春族 | 2 | 0.0000% | 1 | 1 |
赫哲族 | 11 | 0.0002% | 9 | 2 |
门巴族 | 4 | 0.0001% | 1 | 3 |
珞巴族 | 0 | 0.0000% | 0 | 0 |
基诺族 | 1 | 0.0000% | 0 | 1 |
其他未识别的民族 | 20 | 0.0004% | 16 | 4 |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 | 5 | 0.0001% | 3 | 2 |